實驗室懸浮物(SS)測定儀的操作步驟與維護保養(yǎng)是確保測量結果準確性和儀器長期穩(wěn)定運行的關鍵。以下是詳細的操作步驟和維護保養(yǎng)建議: 操作步驟 儀器檢查: 檢查懸浮物測定儀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(tài),確保儀器各部分完好無損。 檢查儀器內部光源是否正常工作,如有異常應及時更換。 樣品準備: 采集適量的水樣,確保樣品清澈且無沉淀物。 如有必要,對樣品進行預處理,如過濾、離心等,以去除其中的大顆粒物和雜質。同時,避免水樣在預處理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。 避免樣品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,防止懸浮物沉降。 儀器校準: 在測量樣品之前,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校準。校準方法一般由廠家提供,可能需要使用標準懸浮物溶液(例如,已知濃度的顆粒物溶液)。 定期校準儀器是確保測量準確性的重要步驟。 安裝檢測膜: 根據儀器型號選擇合適的檢測膜,并按照說明書的步驟正確安裝在儀器上。 確保檢測膜沒有過期或受污染。 開機預熱: 打開懸浮物測定儀的電源,確保儀器穩(wěn)定運行一段時間以預熱儀器,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 倒入樣品: 將準備好的水樣倒入懸浮物測定儀的測量池中,注意不要超量。 測量池有時是一個透明的容器或管道,測量前應確保其清潔無污染。 啟動測量: 根據儀器的類型和測試需求,選擇合適的測量模式,如總懸浮物(TSS)、溶解性懸浮物(DSS)或其他參數。 啟動儀器,等待其完成測量過程。測量時間的長短依據儀器的不同可能有所差異,但大多數現(xiàn)代懸浮物測定儀能在幾分鐘內完成測量。 讀取結果: 儀器測量完成后,會自動顯示樣品中懸浮物的濃度,通常以毫克每升(mg/L)為單位。 若是光學法或其他非直接測量法,可能會顯示相應的反射率、吸光度等數據,后續(xù)需要轉換為懸浮物濃度。 記錄數據: 記錄下每次測量的結果,并保存相關數據,以便后續(xù)分析或對比。 維護保養(yǎng) 清潔儀器: 定期用干凈的布擦拭儀器表面,以去除灰塵和污垢。注意不要使用含有酒精或化學溶劑的清潔劑。 定期清洗比色皿,用干凈的布蘸取少量蒸餾水輕輕擦拭比色皿表面,注意不要殘留有水分或污垢。 檢查與更換部件: 定期檢查儀器內部的零部件是否有松動或損壞,如有需要應及時更換。 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樣品污染程度,定期更換儀器內部的濾膜,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 校準驗證: 定期進行校準驗證,以確保儀器在長時間使用后的準確性。可以與標準溶液進行比較,或者與其他可靠的檢測方法進行對比。 試劑管理: 注意試劑的保質期和使用方法,避免使用過期或變質的試劑。 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試劑的配制和保存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 防護: 在操作懸浮物測定儀時,應注意防護,如佩戴防護手套、眼鏡等,避免與試劑或水樣直接接觸。 注意防火、防爆等措施,確保實驗室或工作區(qū)域的正常。 存放環(huán)境: 懸浮物測定儀應存放在干燥、陰涼、避光的地方,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。同時,要避免儀器受到震動和沖擊,以免影響其精度和穩(wěn)定性。 遵循正確的操作步驟和進行有效的維護保養(yǎng)可以確保懸浮物測定儀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為水質監(jiān)測和評估提供有力支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