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硫酸鹽測定儀長期停用(通常指超過 1 個月未使用)時,若維護不當,易因試劑殘留、部件老化、環(huán)境侵蝕等導致再次啟用時檢測精度下降或設備故障。需從部件清潔、試劑處理、存放保護、定期檢查四個維度制定維護方案,確保儀器處于待啟用狀態(tài)。 一、核心部件徹底清潔:消除殘留與腐蝕風險 儀器內部管路、光學部件及接觸部件的殘留物質是長期停用的主要隱患,需分模塊清潔。 流路系統(tǒng)清潔:若儀器具備自動進樣功能,需用去離子水沖洗整個進樣管路(通過操作軟件執(zhí)行 “清洗程序”,連續(xù)沖洗 3 次,每次沖洗量為管路容積的 2 倍),去除殘留的樣品液或顯色試劑(如鉻酸鋇、EDTA 溶液)。沖洗完成后,向管路內注入少量無水乙醇(停留 5 分鐘后排出),利用乙醇揮發(fā)性去除水分,防止管路內壁滋生微生物或產生水垢。手動進樣的比色皿槽需用軟布蘸無水乙醇擦拭,去除可能的液體殘留,再用干棉球擦干。 光學部件保護:光源、單色器及檢測器等光學部件需避免灰塵附著和潮氣侵蝕。用專用鏡頭紙蘸取少量鏡頭清潔劑(不可用酒精直接擦拭鍍膜鏡片)輕擦光源窗口和比色皿架透光孔;清潔后在光學倉內放置 1-2 包干燥硅膠(用透氣紙包裹),并關閉光學倉蓋。若儀器有防塵罩,需確保罩內干燥(可預先晾曬),避免將潮濕的防塵罩直接覆蓋。 機械部件養(yǎng)護:比色皿架的滑動軌道、按鈕等活動部件,需用軟毛刷清理表面灰塵,再滴 1-2 滴專用潤滑油(如硅基潤滑油,不可用食用油),輕輕推動架體使其均勻分布,防止長期靜置導致卡頓。 二、試劑與耗材規(guī)范處理:避免變質與污染 試劑和耗材若長期暴露或存放不當,易失效或污染儀器,需分類處理。 試劑處理:所有顯色試劑(如硫酸鹽標準溶液、緩沖液)需密封后轉移至 4-10℃冷藏柜存放(揮發(fā)性試劑需單獨放置在防爆冷藏盒內),并標注停用開始時間。易氧化的試劑(如還原劑)需用氮氣置換瓶內空氣后密封;固體試劑需確保瓶蓋擰緊,防止吸潮結塊。已開封的試劑若剩余量較少(不足原容量 1/3),建議直接廢棄(避免再次啟用時濃度不準),并記錄廢棄時間和處理方式。 耗材收納:比色皿需清洗干凈(用去離子水沖洗后自然晾干),放入專用包裝盒(內墊軟海綿),避免疊放擠壓(防止透光面磨損)。進樣針、移液槍頭等塑料耗材需浸泡在 75% 酒精中 30 分鐘,晾干后放入無菌密封袋;橡膠密封圈(如管路接口處)需涂抹滑石粉,單獨放入干燥盒,防止老化粘連。 三、存放環(huán)境嚴格控制:減少外界侵蝕影響 存放環(huán)境的溫濕度、潔凈度直接影響儀器狀態(tài),需設定專屬存放條件。 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:存放區(qū)域溫度需控制在 10-30℃(避免極端低溫導致部件開裂或高溫加速塑料老化),相對濕度≤60%(可放置工業(yè)除濕盒,每周檢查硅膠變色情況)。禁止將儀器放在靠近化學品儲存柜、水源或通風口的位置(防止腐蝕性氣體或潮氣侵入),遠離陽光直射(避免外殼褪色和內部部件受熱不均)。 擺放要求:儀器需放置在水平、穩(wěn)固的臺面(如防震實驗臺),下方墊防潮板(厚度≥5mm),避免直接接觸地面(減少潮氣傳導)。儀器周圍 1 米內不得堆放雜物(尤其是重物或尖銳物品),防止碰撞或擠壓。若長期停用超過 3 個月,建議用泡沫板包裹儀器邊角(預留散熱縫隙),進一步防震防潮。 四、定期檢查與狀態(tài)維護: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潛在問題 即使完全停用,也需定期檢查以維持儀器活性,避免突發(fā)故障。 月度檢查:每月打開防塵罩,檢查光學倉內硅膠是否變色(若超過 2/3 變色需更換);觀察管路接口是否有滲漏痕跡(若有結晶需重新清潔);輕按操作按鈕,確認無卡頓(無需開機,僅檢查機械響應)。同時查看冷藏的試劑是否有沉淀、變色(如標準溶液渾濁需標記待復檢)。 季度維護:每 3 個月執(zhí)行一次簡易開機檢查(無需連接樣品和試劑),開機預熱 30 分鐘后,觀察屏幕顯示是否正常、風扇是否運轉(排除電路受潮),運行 “空白校準” 程序(用空氣作為空白),確認光學系統(tǒng)無明顯漂移后關機。檢查后重新整理存放狀態(tài),更換所有干燥硅膠。 臺式硫酸鹽測定儀長期停用維護的核心是 “干燥、清潔、密封、監(jiān)控”。通過徹底清潔消除殘留隱患,規(guī)范處理試劑耗材避免失效,控制環(huán)境減少外界侵蝕,結合定期檢查及時干預,可確保再次啟用時無需大規(guī)模維修即可達到檢測精度要求。維護過程需形成記錄(包括清潔時間、試劑存放位置、檢查結果),為后續(xù)啟用提供追溯依據(jù),這是延長儀器使用壽命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
|